当我们谈到“骨质疏松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要补钙”、“要防摔倒”。这没错,但您可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肌肉。强健的肌肉,是骨骼最忠诚的“守护神”。防治骨质疏松,绝不能只盯着骨头本身,更要锻炼包裹着骨骼的肌肉。

 
 
 
骨质疏松义诊

2025年10月20日上午9:00-11:00,由内分泌代谢科、骨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专家组建义诊团队,在门诊一楼大堂举办骨质疏松日义诊活动,现场有免费骨密度测量等多个项目,欢迎市民积极参加。

 
 
一、力与骨的对话:“给我压力,我才能成长”

我们的骨骼并非一成不变的“死”结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的组织。它遵循一个黄金法则——沃尔夫定律。简单来说,就是“用进废退”。骨骼会根据它承受的力学负荷,不断地进行自我重塑和优化。

当你锻炼肌肉时:肌肉收缩,会通过肌腱对骨骼产生牵拉和挤压。这种力,对骨骼而言,是一种宝贵的“信号”。骨骼会“感知”到这些压力,并认为:“主人需要我变得更坚强来应对这些挑战!”于是,它就会加速骨形成,促进钙等矿物质在骨骼中的沉积,从而增加骨密度,使骨骼变得更粗壮、更坚韧。

当你久坐不动时:骨骼失去了这些必要的力学刺激,它接收到的信号就是:“现在很安逸,不需要那么强壮了。”于是,身体会倾向于减少骨形成,甚至加速骨吸收,导致骨量悄悄流失。

所以,锻炼肌肉,本质上是在给骨骼“下订单”,命令它变得更强壮。

 

 

 
二、肌肉:骨骼的“天然防摔护甲”

骨质疏松最可怕的后果是骨折,而骨折大多源于摔倒。强壮的肌肉是如何提供保护的呢?

1.强大的力量和稳定性:下肢和核心肌群(如腹部、背部肌肉)是我们身体的“稳定器”。强壮的腿部和核心肌肉能让我们站得更稳,走路更有力,大大降低了因步履蹒跚、平衡失调而摔倒的风险。

2.敏捷的反应能力:当不慎即将摔倒时,强健的肌肉能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姿势,或用手臂支撑,从而化险为夷,避免髋部、脊柱等关键部位直接受到猛烈撞击。肌肉力量差的人,往往反应迟缓,更容易“结结实实”地摔下去。

因此,锻炼肌肉,就等于为自己穿上了一套由内而外、随时在线的“智能防摔护甲”。

此外,肌肉作为全身主要代谢器官之一,能够分泌多种因子,称为肌源性因子,对骨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运动也能够促进肌源性因子的释放和表达,增加骨强度。

 

 

 
三、健康体重:为骨骼提供“恰到好处的负荷”

“健康体重”是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重与骨骼健康关系密切:

1.体重过轻:是骨质疏松症明确的高危因素。过低的体重意味着骨骼承受的日常负荷不足,无法有效刺激骨生成。同时,体重过轻往往伴随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骨量流失。

2.体重超标:虽然对骨骼有一定的负荷刺激,但过重的负担会增加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的磨损,同时内脏脂肪过多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反而对骨骼健康不利。

因此,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而通过锻炼肌肉来实现健康体重,是一举两得的最佳策略:

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帮助燃烧脂肪,更有效地维持健康体重; 在健康体重范围内,通过力量训练增加的肌肉,能为骨骼提供“恰到好处的、安全的”负荷刺激,最大化促进骨骼健康。

 
 
 
行动起来:如何为强骨而锻炼?
 

知道了原理,我们该如何实践“强骨健身”呢?请记住安全第一,并在开始前咨询医生。

 

1. 抗阻训练是核心:

器械训练:如坐姿腿举、高位下拉、推胸等,可以在健身房安全有效地进行。

自由重量:使用哑铃、壶铃进行深蹲、弓步、推举等。

弹力带:居家锻炼的好帮手,方便安全,能完成多种抗阻动作。

自重训练:如靠墙静蹲、跪姿俯卧撑、臀桥等,非常适合初学者。

2. 平衡与功能性训练不可少:

太极:被誉为“不流汗的负重运动”,能极好地锻炼平衡感和腿部力量。

单腿站立:每天练习,逐步延长时间。

脚跟-to-脚尖直线行走。

3. 有氧运动来辅助:

选择对骨骼有冲击力的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等。这些运动能有效刺激下肢和脊柱的骨密度增长。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结合日常的平衡训练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结语

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场关乎骨骼与肌肉的“协同战役”。别再只把目光停留在钙片和维生素D上。从今天起,请将“锻炼肌肉”提升到战略高度。

拥有健康的体重,锻造强健的肌肉,才能支撑起我们一生的挺拔与活力。让我们在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一起行动起来,为骨骼,撑起一片强韧的天空!

 
 
 
 
 
 
 

 

创建时间:2025-10-16 17:00

【世界骨质疏松日】为什么骨质疏松症要锻炼肌肉?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