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为积极响应“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的号召,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提升公众肝炎防治意识,我院举办了“社会共治消除肝炎”的公益义诊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市民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成效显著。

活动现场设立了快速检测点,为自愿前来的市民提供免费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快速检测服务。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和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检测流程高效有序。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完成免费乙肝筛查 68 人次,丙肝筛查68 人次。对于筛查结果异常者,现场专家团队立即给予专业解读和详细的就医指导,确保其能尽快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为战胜肝炎赢得宝贵时间。



本次义诊特别关注了丙肝肝炎治愈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医院为曾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丙肝患者开辟了“绿色复查通道”,提供免费的肝功能、丙肝RNA指标复查服务。这体现了医院对患者全周期健康的持续关怀。


活动现场通过摆放科普展板、发放精心制作的肝炎防治知识手册、播放科普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众普及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丙肝)的防治核心知识,强调“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肝脏健康,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


生活中我们该怎么预防肝炎
01
接种疫苗

甲肝疫苗
目前,甲肝疫苗有两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均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18月龄以上的甲型肝炎易感者;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甲型肝炎易感者。我国已将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
免疫程序: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1针。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针,18月龄、24月龄各接种1针。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为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是新生儿、有乙肝家族史、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更应该接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费接种。
免疫程序:
乙肝疫苗需接种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对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的16岁及以上年龄的乙肝易感者,可选用含HBsAg60μg的乙肝疫苗。根据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推荐无应答者接种1剂(60μg),经采血确认其抗体水平仍未达到阳转者再考虑接种第2剂,两剂间隔至少4周以上。

戊肝疫苗
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接种,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免疫程序:
戊肝疫苗需接种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02
母婴阻断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通常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03
注意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有助于减少病毒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04
安全饮食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来自卫生条件不佳地区的食物。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防止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05
避免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
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06
安全性行为
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包括病毒性肝炎。同时,应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减少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机会。
07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08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09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肝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