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肝癌”常常被大家称为的“三部曲”,那么患了肝炎是否一定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呢?我们知道肝炎有许多原因,常见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药物、酒精、脂肪肝等。在我国最常见肝炎的病因是乙肝,目前我国现存乙肝感染者约有8600万例,占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三分之一。
如何防止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我院感染科医生梁其栋讲道:
很多肝炎患者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无明显不适,没有充分重视,认为“治不治都行”、“治也治不好”,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在肝炎初期,可能没有表现出异常,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经过长期反复的炎症,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逐渐出现纤维化,最后肝脏就变得硬而小,形成了肝硬化,甚至发生了肝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个过程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定期随访复查,及时干预治疗尤其关键,可防止疾病升级进展。
肝硬化早期可能只有腹胀、乏力、肝功能轻度异常等轻微不适,这个阶段称为肝硬化代偿期;疾病进一步发展,出现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即便有了肝硬化,也应该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防止其失代偿出现并发症。而肝癌多数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定期随访肝硬化进展很关键。据资料显示,10-30%的慢性乙肝患者经过约5-1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中有5-10%经过约5-10年可转变为肝癌,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肝硬化都会进展为肝癌,退一步说,即便发生了肝癌,早期肝癌和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和预后效果完全不同,通过定期随访筛查,以及早发现“小肝癌”,把肿瘤所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大大改善肝癌的预后。
因此,上述肝癌高危人群应该重视早筛,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提高根治率以及生存率,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至少一次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及肝脏超声及肝硬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