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院“健康‘药’知道”合理用药科普宣教活动已举办到第十一期,而这一期,由中药师陈丽京带大家认识“怪味中药”。

img2

 

很多中药自身带有“体味”,或芳香浓郁,或清新寡淡,然而部分中药的气味会引人不适,甚至令人难以接受,有的患者误以为它们存在质量问题,殊不知某些特异的“怪味”是鉴别部分中药的重要依据。

鱼腥味

1、鱼腥草

鱼腥草属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属的植物,生长于湿地或山谷的阴处,由于它的叶片具有腥臭味,神似鱼腥味,故被称作鱼腥草。

鱼腥草具有消痈排脓、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端午前后正是鱼腥草生长的旺季,站在远处便能闻到它的臭味。虽然鱼腥草臭气难闻,但它是广东人用来煲汤的常用药材,可以抑制抗菌,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含有槲甙,能抗张血管的作用。

img6

2、蛇六谷

具有鱼腥味的还有蛇六谷这味中药。蛇六谷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魔芋或华东魔芋,具有化痰散积、消肿解毒、通便、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虽然味道特殊,却可以药食两用。

img7

 

土腥味

 

太子参来源于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是十分常用的清补之品。太子参的土腥味较为浓郁,煎煮后甚至会出现类似农药的气味。因此,《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形容这种气味叫“气特异”。太子参的怪味容易引起人的不适感,个别患者甚至怀疑药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所以建议将太子参包装拆开后置于干燥通风处一段时间,可降低药品的土腥味。

 

img12

 

羊膻味

羊膻味一般认为是羊身上的气,中药界的白鲜皮就是这么一味自带“骚气”的中药。白鲜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多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等症。芸香科植物的枝叶通常有储油细胞或分泌腔,含有大量挥发油,气味一般芳香宜人,如柠檬、橙子等。白鲜皮却是个例外,想必喜爱吃羊肉的小伙伴们对这种“膻味”应该会有亲切感。

img17

 

 尿骚味 

 

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具有平肝息风止的功效,属于云贵地区的道地药材。天麻对各种头痛眩晕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而闻名于世。然而,这味良药却有一个口感上的缺陷——尿味。

img22

从中药专业角度形容这种气味叫马尿气,尤其在煎煮时,简直是满屋子气,喝天麻汤,更是需要掩面捂鼻,十分难受。尽管口感不佳,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天麻的喜爱,广东地区用来鱼头,可以驱头风,止眩晕,治疗神经衰弱,毕竟疗效才是王道!

脚臭味

脚臭味可能是败酱科植物的特性,败酱科植物的气味如同它的名称——腐败的酱料,墓头回和败酱草就属于这种气味。尤其是墓头回,只要打开药品包装就可闻到这种酸败的臭气,煎煮时浓烈的脚臭味更会随着水汽逸出。虽然气味难闻,但是疗效确切。墓头收敛止血、燥湿止带、保肝,用于白带异、妇科炎症;败酱草清热解毒,祛排脓,经常用于阑尾炎、肺脓肿、急性细菌性痢疾及疮痈肿毒。

 

img27

 

腥臭味

部分中药有特殊的腥臭味,主要由这些药材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如蜈蚣的毒牙具有腺体,会分泌毒液,这种毒腺带有特有的腥臭味;天龙经过去除内脏、干燥等处理后,部分动物蛋白变性,也会出现臭味;土鳖虫、水蛭等动物药也带有自身的特殊味道。一般腥臭味的中药以动物药或动物的病理产物居多,部分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可降低或消除的怪味。

img32

 

蒜臭味

魏来自伞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油胶树脂,具有消积,散,杀虫的功效。由于该药有强烈持久的蒜样臭气,味道辛辣,咀嚼后有灼烧感,因此很少被直接用于临床,我们一般将它制成丸剂、散剂或外用的膏剂使用。

 

img37

咸腥味

即指海腥味,一般来自海洋的中药带有这种味道。如海马、海藻、昆布等中药。

在海洋世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它们以海洋生物的腐尸残渣为食,在分解海洋“垃圾”的同时会释放气味难闻的含硫化合物,致使很多海洋生物带有这种气味。加之海水本身具有咸味,海洋药物又腥又咸就变得难以避免。

img42

 

臭味

一般指动物粪便的味道,比如复齿鼯鼠的粪便五灵脂等。然而,在植物药中也存在着气味类似于动物粪便的药材,比如鸡屎藤。鸡屎藤来源于茜草科鸡藤属植物,取其叶片揉搓后有难闻的臭气,类似鸡屎,故名鸡屎藤。该药虽然臭味难闻,却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在民间广为使用。

img47

 

期预告

4月6日上午9:30时,将由谢新辉药师带来《毒品的危害》,欢迎到院市民前往门诊一楼西药房听讲。

 

创建时间:2021-03-23 18:15

中药师教你认识怪味中药——“健康‘药’知道”系列安全用药宣教活动第十一期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