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上午,在容桂健共体中医经典临床学习班上,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佛山名医尹德铭主任医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神奇的经络之三阴三阳》,让我们更深一步认识经络。

 
经络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无论是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还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中,经络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医就从了解人体经络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主干道。特点:直行、宽大。在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分支。特点:细小、狭窄,纵模交错。在机体的表面,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经络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络的组成

经络是由经脉、络脉以及奇经八脉组成。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其实,十二经按照手足分成了两部分,又把每一部分划分了阴阳,又按照阳气(阴气)的多少,分成的三部分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而这十二经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了起来,手上的三条阴经掌管了,人体胸部以上的脏器,手太阴肺,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胸部以下的脏器,肝,肾,脾属足经;而阳经是与脏器相表里的腑。
 
 

 

 
 
经络的作用:疏通道路、运行气血、维外儒内、平衡阴阳、补虚泻实,经络“决生死,疗百病,不能不通”。

经络在临床中的应用:

1、协助疾病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之处。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穴可有压痛。

2、指导临床治疗。

循经取穴: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穴;胁痛则取太冲等穴。

中药归经:

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

如头痛

●阳明经(前额或眉棱骨痛):细辛、白芷

●太阳经(头后部痛并连及项背):用葛根、蔓荆子

●少阳经(一侧或两侧头痛,并连及耳部):柴胡、黄芩

三阴经头痛多为虚证、寒证,头痛部位除厥阴经(巅顶痛)外,太阴、少阴的头痛部位均不甚明显,治疗以温阳补虚为主。太阴头痛用炒苍术、法半夏;少阴头痛用淡附片、细辛;厥阴头痛用藁本、吴茱萸等。

3、解释病理变化。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通过系统的认真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经络学说的知识以及三阴三阳的的偱经传规律和传变规律为以后学习经络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受益匪浅。

 
 

 

 

 

 

 

创建时间:2024-03-12 18:00

【中医经典临床学习班】④神奇的经络之三阴三阳——尹德铭主任讲课实录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