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开始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时节,日照和降水,都开始触底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气温却还在继续触底,风也变得更狂躁了.小寒的天气,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凄凄岁暮风,翳翳(yì,晦暗)经日雪”。

 

为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关心医务人员健康。我院为医务人员免费提供对应该节气的补汤,深受职工们的喜爱。

 
 
 
小寒养生
“小寒”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虽然广东有句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但在小寒之前,广东并没有明显降雨,自然界整体处于火、热、燥的状态,这与冬季的“寒冷闭藏”相悖,于是不少市民出现了“唇口干燥、咽痛、干咳、痰黄黏难咯、口鼻呼气灼热”等燥热症状。随着冷空气几度南下,我区近期也能明显感觉到寒冷,虽然上述燥热症状能得到大部分缓解,但因昼夜温差大,衣服添减不及时,再者年底工作压力及强度暴增,不少市民容易出现外寒内热的疾病。
 
 
《每日一膳》
 
 今天,请跟随我院中医科周伟琼医生一起学习《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尽显岭南饮食之文化,中医药膳之精华。今天一起学做健脾三豆饮。
【材料】(1人份):黄豆、黑豆、绿豆各30克,淡豆豉10g,陈皮1/4瓣,去生姜3片,去核红枣3枚,冰糖适量。
 
【做法】1、豆类提前用清水泡发6小时以上,洗净备用。2、红枣洗净,去核切丝;生姜去皮切丝;3、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所有豆类熟烂。4、熄火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药膳知多点】三豆饮由黄豆、黑豆、绿豆组成,记载于民国时期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所研制而成,最初用于治疗豆疮,后经其调整,用治温病、小儿风病、小儿疹病等。
 
彭子益认为“黄豆黑豆养木养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对于熬夜多、易上火、火热燥症状明显的人士尤其合适。在三豆饮的基础上,加上生姜、大枣温中健脾和胃,再配伍淡豆豉化湿、陈皮理气,使全汤配伍后的性质更为平和,既能健胃温脾,又能滋阴清热润燥,特别适合于近期加班熬夜后出现“咽喉热痛”的市民饮用。
 
温馨提示:正受“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手足口病”之苦的患儿也可多服纯“三豆饮”;豆类蛋白质较多,易于变质,煮熟后请勿隔夜食用。

 

 

 

指导医生
周伟琼 主治中医师
专长于外感、咳嗽、胃痛、腹泻等内科病,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痛经、崩漏、妊娠期疾患等妇产科病的诊治。治疗小儿发热、湿疹等儿科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有独到经验。

 

参考文献:杨志敏主编-《每日一膳》

 

指导医生:周伟琼
 

 

 

创建时间:2024-01-05 17:40

医者说节气|白日隐寒树,旧岁近暮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