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耳聋,脑肿瘤!

这几个词出现在医生口中的时候,李先生简直不敢相信! 

李先生(化名)是一名企业工人,长期处在噪声工作环境中,半年多前出现听力下降的表现,起初并不以为意。最近3个月开始出现持续的头痛,右侧面部轻微麻木,味觉减退~也一直以为是熬夜玩手机所致“颈椎病”,想着年轻人身体好,挺一挺就过去了。直到近段时间带孩子接种疫苗,才想着“顺便”找医生看看,没想到竟然从医生口中听到“脑肿瘤”的诊断。

术前CT
术前MR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烁龙介绍到,通过患者主述,初步诊断患者为肿瘤压迫神经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后经影像学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有一直径约5CM的囊性占位病变。桥小脑角区位于脑干的桥脑与小脑之间,周围有很多重要的颅神经及血管,在这个区域进行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容易出现颅神经麻痹或损伤的后遗症,需要术者具备高超的显微技术。 

 
TIPS
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43%,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1%,占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80%,好发于30-50岁,缓慢发展,早期症状多数为听力下降及耳鸣,平衡障碍,面部麻木感,疼痛,面部表情肌肉瘫痪等等。
 
 
 
 

入院后,神经外科主任王晓东带领团队精心制定周密的诊疗方案,通过脑血管造影术了解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并排除其他相关的肿瘤疾病,完善一切准备后,手术按计划进行。

李先生还不到30岁,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未来还有很长的人生道路要走。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全力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可能。为保护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手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历时六小时余,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患者术后右侧面神经功能完好,无面瘫症状。

TIPS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在密集的神经网络中,既要去除病变,又要维护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再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难以辨清“敌我”。这就需要有一种办法来分清病变和正常组织,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保存正常结构和功能。这个武器就是手术中电生理监测。
正常神经受肿瘤推移挤压变成膜状,这让原本就非常隐蔽的神经在目视情况下变得愈发让人“捉摸不透”。能过电生理监测采取电刺激,当脑干和神经受到影响时,监视器上,就会像GPS导航一样作出提示,手术医生就可及时调整手术方式,做好保护措施来区分面部神经和周围其他组织,像是在一幅面部神经图上分清“敌我”,勾勒出手术走向,让切除肿瘤的同时,正常神经得到保护。
 
 
 
 
术后鼓气
术后张嘴

有了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使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保护相关神经,能够监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为听神经瘤患者的手术提供“导航”,提高手术质量我院神经外科,目前已配备电生理监测仪,除了可以开展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手术,同时也可以开展该区域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血管减压术。

 

王晓东

医学硕士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广州市实力中青年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学会委员

 

1992年起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在神经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的诊治方面造诣深厚;尤其擅长各类神经肿瘤的切除,包括颅内及脊髓的肿瘤切除、脑出血及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
 
 

吴烁龙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顺德区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2003年起从事神经外科专业,擅长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以及脑积水、颅骨缺损等各种微创及开颅手术方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手术技术娴熟。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创建时间:2023-12-18 18:00

听力下降、头痛?小心脑肿瘤!!!

浏览量:0